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溶血性贫血
-
-概述
疾病概述: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由于红细胞过早、过多地破坏而发生的贫血。红细胞破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血循环中溶破,血管内溶血,又称细胞外溶血;正常衰老红细胞有10%~20%以此方法破坏。二是由于红细胞膜表面的变化,被肝脏和脾脏的巨噬细胞辨认捕捉,在巨噬细胞内破坏,称血管外溶血,又称细胞内溶血;正常衰老红细胞80%~90%以此方法破坏。多数溶血病是血管外溶血,另外,所谓原位溶血是指红细胞在骨髓生成过程中,在骨髓内破坏,实为无效红细胞生成。正常情况下原位溶血不应超过红细胞生成的10%,在某些造血异常的疾病中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原位溶血可增加,近年研究提示部分原因是由于早期红细胞过早凋亡。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
-预防
预防: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 +流行病学
- +病因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 +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后
相关检查
- 知识库有核红细胞
- 知识库尿血红蛋白定性
- 知识库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
- 知识库骨髓红细胞系统
- 知识库红细胞寿命
相关文章
请给以上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