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人群保健

常见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知识

  来源:《广州卫生健康》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噪声是一种人们不希望听见的声音,不仅会干扰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劳动者长期在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5dB)的环境作业下工作,可导致听觉器官的损伤外,也对机体多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预防噪声宜采取综合性措施有:1.控制声源、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2.为噪声作业人员佩戴护耳器和合理安排休息,减少个体噪声的暴露水平;3.健康监护有助于及早发现噪声易感者及噪声聋病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作业人人员的健康保护意识及健康行为。

 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所有粉尘颗粒对身体都是有害的,不同特性的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机体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害。生产性粉尘对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直接的损害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局部以刺激和炎性作用为主。肺尘埃沉着病(俗称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尘肺患者可在相当时期内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有并发症时,出现胸闷、气短、胸痰等症状和体征,并逐渐加重。

预防粉尘八字方针:革(改革工艺和革新生产设备)、水(湿式作业)、密(尘源密闭)、风(加强通风)、护(个人防护)、管(维修和管理工作)、教(宣传教育)、查(定期检查粉尘浓度和定期体格检查)。

 化学毒物的危害与防治

生产性毒物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和副产品等。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室息性气体,铅、镉、汞、铬等金属类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二氯乙烷、正己烷、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

每种化学毒物因本身毒性和毒作用特点,接触剂量等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如氯、氨等刺激性气体首先侵害呼吸系统引起急性刺激作用和中毒性肺水肿;一氧化碳、氰化氢等室息性气体会引起机体组织细胞缺等。

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对劳动者的侵害,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倡导并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主要防毒措施有:1.根除毒物;2.降低毒物浓度:技术革新、通风排毒;3.工艺、建筑布局的优化;4.个体防护;5.健全职业卫生服务;6.安全卫生管理。

 振动的危害与防治

生产性振动是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可分为:1.手传振动:使用风动工具(凿岩机、铆钉机及风铲等)、风动工具(电钻、电锯、电刨等)和高速旋转工具(抛光机、砂轮机等)产生的机械振动或冲击;2.全身振动:作业台如钻井平台、采矿船上作业、驾驶拖拉机、收割机等受到的全身振动。

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手传振动可引起感觉迟钝、痛觉减退、发作性手指变白,引起听觉下降,振动与噪声联合可加重听力损伤。全身振动会产生眩晕、恶心、血压变化、内分泌紊乱等。

振动预防措施有:1.控制振动源:技术革新,采用减振、隔振等措施。2.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3.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采取防寒保温措施,配备防振手套和减振座椅等。4.加强健康监护和日常卫生保健: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加强宣教,提高劳动者保护意识。

 高温的危害与防治

高温作业是指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主要分为: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主要为冶金工业的炼焦和炼铁作业、陶瓷和玻璃等工业的炉窖车间等;2.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造纸、潮湿的深矿井等;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的农田、建筑和搬运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但是超过生理调节时会出现中暑等疾病(如热衰竭、热痉挛和热射病)。

高温预防措施有:1.改善工艺流程,采用隔热设施,加强通风降温:使劳动者远离热源;利用水进行隔热,如设置水幕或隔热水箱;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2.加强个人防护:根据需要佩戴隔热面罩,手套,鞋盖和隔热服等。3.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为高温作业者供给含盐饮料,合理安排膳食。4.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者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明显的内分泌疾病等高温禁忌证,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周丽屏  供稿)


推荐认知

深入了解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