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小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为食物中蛋白质和(或)能量供给不足或由于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严重的PEM可直接造成死亡,轻型慢性的PEM常被人们忽视,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康复有很大影响,所以PEM是临床营养学上的重要问题。
  • -预防
    预防:
    营养不良的预防至关重要,预防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儿童保健,进行营养指导,宣传合理的喂养知识,注意卫生,预防疾病。
    大力鼓励母乳喂养,生后4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4~6个月应逐渐按需添加辅食。母乳不足者,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采取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不应该单独供给淀粉类或炼乳、麦乳精等喂养。对幼儿应注意食物成分的正确搭配,对偏食、挑食的习惯予以纠正。
    改善个人和环境卫生,防止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生,注意食具的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对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进行及时处理。
    应用生长发育监测图,定期测体重并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标出,将测量结果连成曲线,如发现体重增长缓慢、不增或下跌,应及时寻找原因予以处理。
    保证睡眠,适当的户外运动和身体锻炼,使小儿生活具有规律性。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PEM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轻、中度PEM的临床表现不如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的症状明显,在婴幼儿中,表现为生长迟缓,体格瘦小;严重者易于识别,多呈现极度消瘦或水肿,智力发育迟钝,死亡率高。1990年有关调查显示,根据年龄别体重低于参考值减两个标准差以下者,估计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每3人就有1人,相当于1.77亿儿童患有或曾患有营养不良,其流行范围从美洲的14%到南亚的47%。自1986年开始,在我国7个省选择18个较贫困的地区,连续4年,对1万名左右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他们主要表现为慢性营养不良,以1~2岁最为严重。按WHO提出的儿童生长迟缓发生率的参考值为18.8%~78.1%,体重低下的发生率为11.6%~49.1%。该7省市的发生率分别为12.4%~76.4%和6.9%~44.3%,儿童消瘦的发生率也比WHO的参考值高1~3个百分点。在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中发现,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仍高达14.3%;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现象更高达20.9%。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2000年对21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营养调查中,发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1%。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当得不到膳食能量和蛋白质供应时,机体在减少活动和能量消耗而进行适应性反应的同时,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和身体成分发生明显改变,体重减轻,各器官功能低下,并出现负氮平衡。首先,在能量摄入不足时,体内胰岛素水平下降而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使得储存的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供组织利用,同时脂肪分解增强,糖异生过程和酮体生成增加,为肌肉、肝脏、大脑等器官提供能量。随着脂肪组织的动员利用和耗竭,在胰岛素降低的作用下,肌肉蛋白分解加强,生成的氨基酸进入肝脏,保证了肝脏和血浆蛋白的合成,维持血浆蛋白的稳定;如病情继续进展,则最终引起体重减轻、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的出现,免疫功能以及心、肝、肾、脑等多脏器功能低下。在消化系统,消化液和消化酶合成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减弱,菌群失调,易发生腹泻;肝脏由于脂肪分解、消耗过多而出现脂肪浸润及脂肪变性。在水、电解质代谢方面,由于能量缺乏导致细胞膜钠-钾-ATP泵功能障碍,引起细胞内钠潴留、低渗性脱水和低血钾,同时还会发生低血镁、低血钙、酸中毒等3。
    另外,其他一些激素分泌亦发生紊乱,表现为甲状腺素和性激素分泌减少,皮质醇、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尽管生长激素水平升高,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减少,导致生长停滞。肾素-醛固酮分泌增加和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导致水肿发生。甲状腺素和性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青春期女性可出现初潮晚或闭经。
    随着疾病的进展,组织器官则发生如下病理改变:
    (1) 消化系统:胃肠黏膜萎缩变薄,致皱襞消失,肠绒毛变短,黏膜上皮细胞成扁平,细胞数量减少,唾液腺、肠壁消化腺均有严重萎缩、退化、胰腺变小,空泡萎缩,内含颗粒减少,脂肪变性,各种消化酶活力低下。消化吸收功能显著减退,肠蠕动减少,大便中出现乳糖和蔗糖,易引起高渗性腹泻,严重者单糖亦不能耐受。
    (2) 中枢神经系统:脑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脑细胞不仅数量减少,成分亦有改变。类脂质、卵磷脂、胆固醇的量都下降,如营养不良发生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儿期等脑发育的关键期可导致不可逆的改变,乃至影响日后的智力及行为。
    (3) 循环系统:心肌细胞虽萎缩不明显,但肌纤维混浊肿胀,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少,心电图示低电压,血压亦偏低。
    (4) 肾脏:肾脏出现肾小管混浊肿胀,脂肪变性,致使尿比重下降。
    (5) 免疫系统:中至重度营养不良时胸腺淋巴组织萎缩,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肠及阑尾淋巴组织萎缩。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如皮肤屏障、白细胞吞噬及补体功能低下。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低下,淋巴免疫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降低,IgG亚类缺陷,多为IgG2和IgG4。T淋巴细胞减少,T细胞亚群改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干扰素明显减少。由于回忆反应及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减弱,表现出结核菌素试验假阴性。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通常,根据体格测量指标如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年龄别身高(height for age)和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对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进行判断。
    1. 离差法(标准差法)
    (1) 体重低下(underweight):儿童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低于均值(或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或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值(或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主要反映近期或慢性营养不良。
    (2) 生长迟缓(stunting):儿童身长(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低于均值(或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或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值(或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3) 消瘦(wasting):儿童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低于均值(或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或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值(或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注意,对于主要因蛋白质缺乏引起的水肿型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可以不明显。
    2.百分位数法(表1)
    表1 儿童营养低下的分类标准
    营养状态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理想体重百分比
    消瘦正常或低下正常<5百分位<85%~90%
    重度营养不良
    夸希奥科(水肿型)正常或低下正常或低下正常(水肿)正常
    (1) 体重低下(underweight):儿童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第5百分位。主要反映近期或慢性营养不良。
    (2) 生长迟缓(stunting):儿童身长(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第5百分位。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3) 消瘦(wasting):儿童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第5百分位。如果体重在理想体重的81%~90%,为轻度;介于70%~80%之间,为中度;低于70%,则为重度。
    3.标准差记分法(SDS) 又称Z评分法(Z scores)。生长指标的SDS(或Z评分)=(实测值-同年龄同性别参考值均数)/标准差。
    (1) 体重低下(underweight):儿童体重SDS小于-2但大于-3为中度;小于-3为重度。
    (2) 生长迟缓(stunting):儿童身长(高)SDS小于-2但大于-3为中度;小于-3为重度。
    (3) 消瘦(wasting):儿童身高别体重SDS小于-2但大于-3为中度;小于-3为重度。
    严重营养不良在临床上可分为干瘦型、水肿型以及混合型3种表现形式。
    干瘦型营养低下:又称营养不良性消瘦(marasmus),指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以能量缺乏为主),通常是由多种慢性疾病(纤维囊性变、结核、癌症、艾滋病、乳糜泻等)继发引起的。在发展中国家,喂养不当以及腹泻是营养低下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消瘦、憔悴、衰弱,体内脂肪储备基本耗竭;体重低于同年龄平均体重的60%或者低于身高别体重均值的70%(图1)。皮下脂肪层消减,顺序依次为腹部、胸、背、腰部、上、下肢,臀部、额、颈、颏及面颊部。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皮肤干燥、苍白、皱纹和松弛,失去弹性。毛发稀疏、易脱落;头显得大,但与身高比例协调。严重时出现体温降低,心音低钝、节律不齐、血压偏低、呼吸表浅。还可见舌乳头萎缩、鹅口疮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睡眠障碍,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易患便秘或饥饿性腹泻,腹隆起、腹壁变薄,可见肠型。
    图1 营养不良的儿童
    病儿,4岁,(1)治疗前体重8.2kg;(2)显示臀肌萎缩;(3)治疗11/2个月后,体重11.5kg
    水肿型营养低下:又称为恶性营养不良或夸希奥科(Kwashiorkor)。夸希奥科是非洲当地的译音,意指“红小孩”,系指断奶后母亲不再给小儿喂奶,致使食物内蛋白质严重不足,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本病常发生于工业不发达的地区如非洲地区,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一种营养不良,多见于6个月(断奶后)至5岁。虽经治疗小儿的身高和体重可有所改善,但始终不能达到营养良好的正常儿童值。夸希奥科在我国虽已罕见,但仍有发生,比如2008年的“阜阳奶粉”事件中的“大头娃娃”就属此型;如不及时治疗,患儿可死亡。
    夸希奥科以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为主要表现特征,水肿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图2)。其发生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其他因素如急性感染、中毒以及某些特殊的微量营养素和氨基酸的缺乏亦参与了疾病发生。由于水肿的存在,患儿体重不会太低,一般在标准年龄别体重的60%~80%之间。因而对于这一类型的营养低下,单靠体重不能反映机体的真正营养状态。体格检查会发现,皮下脂肪消减不明显,但肌肉萎缩明显;水肿程度从脚背的轻微凹陷性水肿到累及眼睑和阴囊的全身性水肿。在四肢、躯干和面部浮肿出现之前,内脏水肿往往已经发生,出现腹胀、肝脾肿大。腹部检查会发现质地较软、边界不清的肿大肝脏,同时伴随腹胀和肠鸣音减低;胸部检查可发现双侧水泡音。头发稀疏、易断并颜色变浅,呈现出灰、黄白或红色;营养补充后可使头发颜色逐渐恢复,出现有地方深而另外地方浅的现象。常见的皮肤变化可以是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色素沉着性皮炎,也可以是渗出性皮疹;严重时可出现受压处的脱皮现象。其他常见症状还有口角干裂、舌乳头萎缩、鹅口疮等。腮腺增大和面部水肿导致“满月脸”的形成。另外,冷漠和不思饮食也是夸希奥科的典型症状。
    图2 营养不良性水肿
    男孩,9岁,饮食只限大米、小米及咸萝卜。(1)7月18日入院时显示全身水肿,21~24日每日口服硫酸镁30g,体重只略减。自26日起改高蛋白饮食,每日给去脂牛乳1000ml,鸡蛋3个及瘦肉200g,至7月29日水肿全消;(2)7月30日其体重与血浆蛋白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改善
    胎儿期营养不良:又称宫内营养不良,可引起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John Dobbing 1968年即提出如果营养不良发生在妊娠中期,此时正值脑发育的高峰期,也是脑细胞易受损时期。此时发生的营养不良会明显影响脑的发育,进而累及神经及精神运动的发育,导致脑功能障碍,而后引起小儿认知及智能缺陷。孕后期营养不良影响骨骼肌及脂肪组织的发育。除此之外,还会对免疫、内分泌等其他系统产生持久损害。这不仅影响儿童期的生理及神经心理发育,还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发病有关;并且宫内营养不良发生的时间越早,对生后健康的影响也越大。
    新生儿营养不良:可以是胎儿营养不良的继续,也可发生于生后1个月内,其病因多与喂养不当、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腭裂、胃肠道发育不良等有关。临床表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后不易再回升,体重继续减轻,皮下脂肪消失导致额部起皱、颧骨突起,呈“小老头”外貌。好哭、烦躁,食欲下降或拒奶。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常合并贫血,维生素缺乏及浮肿。合并腹泻酸中毒者,因呼吸功能代偿差,临床可见不典型酸中毒表现,应加以警惕。
  • +并发症
    并发症:
    1.营养性细胞性贫血 患儿造血所需原料如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均易缺乏,故易患贫血。常见者为缺铁性贫血。
    2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尤以维生素A、B及C缺乏较常见。由于生长迟缓,钙、磷需要较少,因之继发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较为少见;但如果患佝偻病在前而营养不良在后,二者可同时存在。严重营养不良常伴铁、锌、铜、硒缺乏,尤以锌缺乏明显。
    3.感染 营养不良儿易继发感染如支气管肺炎、腹泻、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等,特别是婴幼儿腹泻可迁延不愈,常伴电解质紊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更加重了营养不良。
    4.自发性低血糖 迁延不愈的患儿有时可突然发生自发性低血糖,表现为体温不升,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缓慢乃至呼吸暂停,但无抽搐,若不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可因呼吸暂停而死亡。
    5.成年期劳动能力下降 儿童期营养不良还可以影响成年期的体格,比如成年期瘦小、骨骼肌肉系统发育不良,使劳动能力下降;同时也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影响,使认知功能降低,并且营养不良程度越重,其认知功能受的影响也越大。
    6.成年期易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 近年的研究还发现,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还可以增加成年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过敏性疾病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5。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正常值>35g/L,营养状况偏低时为30~34g/L,营养低下时为25~25g/L;当血浆白蛋白<25g/L时,机体已明显发生病理变化。
    血清运铁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为8~10天,比白蛋白(约20天)短,故评价营养状况比白蛋白灵敏。正常值为1.7~2.5g/L,中度营养不良为1.0~1.5g/L,重度营养不良<1.0g/L。
    前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仅2天,故以之评价营养状况更灵敏,正常值为280~350mg/L,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明显下降。
    血清中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改变,在营养缺乏的早期,比血浆蛋白和白蛋白的改变灵敏,正常值为2~3。
    血清氨基酸比值=甘氨酸 丝氨酸 谷氨酸 牛磺酸/亮氨酸 异亮氨酸 缬氨酸 蛋氨酸。
    其比值>3有诊断参考价值。
    摄入低蛋白饮食时,尿中尿素排出减少,故比值下降。
    羟脯氨酸的排出量与生长速率有关,营养不良儿童尿中的排出量减少。可以测定尿中羟脯氨酸和肌酐量,求出羟脯氨酸指数。
    羟脯氨酸指数=羟脯氨酸(μmol/ml)/肌酐[μmol/(ml·kg)]。
    此指数在3岁以内比较恒定,学龄前儿童为2.0~5.0,<2表示生长缓慢。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和QRS波低电压,ST-T异常,可见明显U波。
    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缩小,少数可见心腔扩大,心排血量下降。
    胸部X线检查:心脏缩小,少数病人心脏轻度扩大,胸壁和脊柱骨质疏松。
  • +诊断
    诊断:
    1.病史 据病史、喂养史、体格检查以及上述临床表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诊断并不困难。然而,对轻症的患儿要注意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原发性和继发性营养不良的鉴别,寻找原发疾病并积极治疗。
    2.体格测量 测量患儿身高(长)、体重,然后根据参照人群(WHO标准或中国九省市标准,见第2章生长发育)的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进行营养状况(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的评估。
    3.实验室检查
    (1) 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总蛋白量大都在50g/L以下,血浆白蛋白大都在30g/L以下。至水肿完全消失时,则血浆总蛋白大都达55g/L,血浆白蛋白大都在35g/L左右,可称为水肿的“临界水平”。虽然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检测方法简单、费用便宜,然而其半衰期较长(18~20天),并且在低蛋白摄入情况下其代谢随之变缓。因此白蛋白不能及时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不能作为早期识别营养不良的指标。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血浆蛋白的半衰期相对较短,分别为8~9天、2~3天和12小时,可以及时、灵敏地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变化。
    氮平衡是指人体氮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氮平衡=摄入氮(食物氮)-尿、粪和皮肤排出的总氮。营养不良状态下为负氮平衡。
    (2) 血浆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降低:IGF-1在介导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营养不良患者在其身长(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尚未改变之前已下降,且不受肝功能的影响,被认为是蛋白质营养不良早期诊断灵敏可靠的指标。
    (3) 血浆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下降:可出现氨基酸尿,血浆牛磺酸含量明显降低,也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4) 多种血清酶活性降低:如淀粉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的活性降低,治疗后又很快恢复正常。
    (5) 血糖水平降低:呈糖尿病型耐量曲线,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
    (6) 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如血清铁、锌、硒、铜、镁等均低,尤以血锌在重度营养不良降低显著。
    (7) 免疫指标评价:常用的指标有T淋巴细胞、末端转脱氧核苷酰酶、迟发皮肤超敏反应、调理功能、唾液IgA以及总淋巴细胞计数(TLC)。通常TLC低于1500/mm3时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对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TLC低于2500/mm3时为异常。
    (8) 严密监测肝肾功能、血酸碱度和电解质的变化:这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夸希奥科尤为重要。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因蛋白质明显缺乏出现水肿的患儿,应与心脏、肾脏病性水肿、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所致的腹水,以及过敏性水肿等鉴别。
  • +治疗
    治疗:
    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是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去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本处重点讲述住院重度营养不良的治疗,治疗时间表见表2。
    表2 住院重度营养不良儿童治疗时间表
    整个治疗分3个阶段:
    主要包括:防治低血糖、低体温、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 抗感染。
    具体处理措施及治疗时间详见表2和表3。
    表3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 问题处理
    低体温保暖;监测体温
    (1)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所有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都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采用多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纠正营养素缺乏症十分重要(表4)。
    表4 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时间及其剂量
    营养素开始/持续时间补充剂量*
    维生素A第1天>12个月:200 000 IU
    叶酸第1天5mg/d
    至少持续到2周2mg/d
    电解质/矿物质/维生素联合对严重营养不良患儿的治疗是有效的,可替代电解质/矿物质 溶液和叶酸的补充,但在第1天仍应该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和叶酸的补充,并在体重开始增加 时补充铁剂。
    (2)开始喂养:在病情稳定阶段,患儿可以进食后应马上进行喂养,给予充足的能量和蛋白 质,以维持患儿基本的生理过程。
    具体操作如下:
    1)少吃多餐低渗透压和低乳糖的食物;
    2)口服或鼻胃管管饲喂食(禁止肠外制剂);能量补充 100kcal/(kg·d)[418.4kJ/(kg·d)];蛋 白质1~1.5g/(kg·d);液体130ml/(kg·d)[严重水肿时给予100ml/(kg·d),液体量包括牛奶];
    3)母乳喂养的患儿,鼓励继续母乳喂养,但要确保各种营养素达到其需要量。具体喂养时 间及其剂量见表5。
    表5 儿童牛奶每天补充量推荐表
    时间(天)频率ml/(kg·次)ml/(kg·d)
    1~22小时/次11130
    食欲良好非水肿儿童(表5)可在2~3天内完成(例如每个水平只需施行24小时);当患 儿在病程中体重减轻或增加时,仍应按第1天的体重来计算进食量。
    监测指标及其注意事项:包括进食量及食物的残留量、呕吐情况、水样便的频率和每日的 体重。
    患儿在稳定阶段,腹泻应该逐渐减少,水肿患儿体重应该减轻。
    患儿食欲的恢复是进入康复阶段的一个信号,通常在可以进食后1周出现,建议逐步过渡, 以避免当患儿突然大量进食时发生心力衰竭。在康复阶段,为达到高的摄入量和快速的体重增 长[>10g/(kg·d)],需要积极的喂养方式。建议采用每100ml能量100kcal(418.4kJ),蛋白质2.9g的牛奶进行喂养。具体操作为:
    (1)过渡时期的喂养
    1)在初始的48小时采用每100ml含能量100kcal(418.4kJ)、蛋白质2.9g的牛奶进行喂养;
    2)之后在连续的喂养中每次增加10ml,直至喂食后有食物剩余。大约当进食量达到30ml/ (kg·次)[200ml/(kg·d)]时会出现食物剩余。
    3)每4小时一次连续监测,如果呼吸频率增加幅度>5次/分,脉搏增加幅度>25次/分,减少每次的喂养量,具体操作见表6。
    表6 过渡时期患儿的喂养时间及其剂量
    时间(天)频率ml/(kg·次)时间(天)频率ml/(kg·次)
    14小时/次1624小时/次22
    (2)过渡后期的喂养
    1)每100ml含能量100kcal(418.4kJ)、蛋白质2.9g的牛奶(至少4小时/次)不限量喂食;
    2)能量150~220kcal/(kg·d)[627.6~920.48kJ/(kg·d)];
    3)蛋白质4~6g/(kg·d);
    4)母乳喂养的患儿,鼓励继续进行母乳喂养(注意:母乳并不能为生长追赶提供足够的能量 和蛋白质)。
    (3)过渡期后评估体重增长水平的监测:
    1)在每日清晨喂食前测量患儿体重;
    2)每周以g/(kg·d)的形式计算并记录体重增长情况。如果体重增长:A差[<5g/(kg·d)], 患儿需要全面的重新评估;B中等[5~10g/(kg·d)],检查摄入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或是否有被忽 视的感染;C良好[>10g/(kg·d)],继续鼓励母亲和带养者。
    (1)提供感官刺激和情绪上的支持:在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中,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均有延 迟。应给予:
    1 )温柔地呵护;
    2)一个快乐、有刺激的环境;
    3)结构化的游戏治疗,15~30min/d;
    4)在患儿症状好转的前提下尽早开始身体活动;
    5)母亲的参与(例如安抚、喂食、洗澡、游戏等)。
    (2)出院后的随访:患儿身高的体重达到90%可以认定为疾病康复,但因为生长迟缓,患儿 年龄的体重可能仍然偏低。良好的喂养方法和感官刺激在家里也应该继续坚持。
    1)应教会父母或带养者:①怎样频繁喂食能量和营养密集型食物;②怎样给予结构化的游 戏治疗。
    2)给父母或带养者的建议:①定期儿保门诊复查;②确保疫苗的接种;③确保每6个月给予 一次维生素A。
  • +预后
  •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