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带状疱疹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变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
  • -预防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本病在婴幼儿等无或低免疫力的人群中,病毒经呼吸道黏膜入侵引起原发感染,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病毒感染后长期潜伏在脊神经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被某些因素激活后,病毒从一或数个神经节沿各自支配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引起复发感染,即带状疱疹。
    本病散发。老人、局部创伤、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白血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及较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放疗的患者等明显易感,且病程迁延,病情较重,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也较突出。
  • +病因
    本病的病原属DNA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一致,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征。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常先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局部淋巴结肿痛及患处皮肤灼热、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等。
    典型皮损为红斑上成簇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疱液清,疱壁紧张,围以红晕。皮损沿外周神经呈带状分布,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多无瘢痕。因机体免疫状态不同,表现常各异,并有不同名称:有神经痛而无皮疹者称无疹性带状疱疹;仅有红斑、丘疹而不发展为水疱的称顿挫性;发生大疱的为大疱性;出血的为出血性;坏死明显的为坏疽性;皮损因病毒血源播散呈泛发性;累及内脏如肺、肝或脑部时称带状疱疹性肺炎、肝炎或脑炎。极少数可累及两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双侧性或同侧有数支不同神经分布的损害。
    神经痛包括PHN为本病的特征之一,老年患者则呈阵发性加剧,在皮损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患儿痛感较轻或无。
    带状疱疹病毒最易侵犯胸、腹部皮肤,该部位多因肋间神经病变所致,易于诊断。而其他部位的脊神经多与附近的几个脊神经相联合而形成颈、臂、腰、骶髂神经丛,该四个神经丛再分出许多周围神经,分别支配颈、上肢、下肢和会阴部皮肤。颈部、腰骶部神经发病后,需从皮损部位来推断脊神经病变区域。
    脑神经常累及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老年人多累及三叉神经,其中又以眼支最多见,常有剧痛,皮损位于单侧额面部,鼻尖部出现皮疹者易合并眼炎,重者可失明。上颌支受累时,腭垂和扁桃体可出现水疱,下颌支受累时,则在舌前、颊黏膜等处出现水疱。面、听神经受病毒侵犯后,外耳道或鼓膜出现水疱并可有耳鸣、耳聋、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患侧面瘫、舌前2/3处味觉消失等症状,又称为耳带状疱疹,由此组成的面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三联症又称Ramsay-Hunt综合征。
    脑神经或颈神经节被病毒侵犯后如向上蔓延,可产生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呕吐、惊厥等症状。
    此外,病毒由脊髓后根神经侵及自主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后,可产生相应系统的症状,如胃肠炎、膀胱炎、腹膜炎、胸膜炎等表现。
    本病病程一般约2~3周。泛发或复发者常提示有免疫功能缺陷,应注意潜在免疫缺陷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及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尤其是年轻人反复发作应警惕AIDS。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病理:水疱位于表皮深层,疱内及边缘处可见明显肿胀的气球状表皮细胞。变性的细胞核中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病变处相应的神经节、脊髓后柱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神经后根均有剧烈炎症反应。真皮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在皮疹出现后不久也出现明显变性。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根据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性损害伴有神经痛,诊断不难。本病应与单纯疱疹相鉴别。应注意带状疱疹前驱期及无疹性带状疱疹时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或急腹症等。
  • +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后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