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通常冬季带菌率较高,发病也增多,可引起人类原发性感染,也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主要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 type B,HiB)引起的脑膜炎、肺炎和血流感染等。流感嗜血杆菌亦是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之一。
  • -预防
    预防:
    易感儿童接触感染病人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病率。连续4日口服利福平,儿童每日20mg/kg,成人每日600mg可有效地降低成人及儿童的鼻咽部带菌率。对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肌内注射流感嗜血杆菌偶联菌苗。20世纪70年代后期芬兰赫尔辛基在0~4岁儿童中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为43/10万,注射上述菌苗后到1991年发病率降为0。目前应用PRP与白喉类毒素共价结合的菌苗(PRP-D),有较强的免疫原性,2个月以上儿童应作为常规免疫接种。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人是流感嗜血杆菌的唯一宿主,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带菌率可有很大差异,儿童带菌率往往高于成人。该菌主要寄居在上呼吸道(鼻咽部),少数寄居在眼结膜,极少数寄居于生殖道。健康人群不可分型菌株携带率为30%~80%,主要引起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中耳炎、鼻窦炎和结膜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儿童鼻咽部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带菌率,而既往约为2%~4%;主要可引起脑膜炎、肺炎、会厌炎、血流感染、蜂窝织炎、骨关节感染和心包炎等。A型及C~F型上呼吸道带菌率为1%~2%,但极少引起感染。流感嗜血杆菌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分泌物传播,有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病例的家庭接触者,带菌率常较高,并可导致家庭内传播。
    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故发病率较低,但出生后几周至2~3岁时抗体水平下降至最低,此阶段对该菌易感,至5岁左右时,抗体效价逐步增高,发病率渐低,故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以4~18月龄儿童发病率最高,2月龄以下的婴儿和5岁以上的儿童发病较少。孕妇患流感嗜血杆菌宫颈炎、阴道炎、血流感染时可累及胎儿,分娩时新生儿也可受到感染。
  • +病因
    流感嗜血杆菌是无芽胞、无动力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大小为1μm×0.3μm,两端钝圆。新分离菌株呈球杆状、双球状或短链状,陈旧培养物中则呈多形性,黏液型菌株有荚膜。流感嗜血杆菌需氧生长时需要“X”和“V”两种生长辅助因子,而副流感嗜血杆菌仅需“V”因子即可生长。“X”因子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可耐高温。“V”因子存在血液中,耐热性较差。在血液中“V”因子处于被抑制状态,加热75~100℃,5~10分钟,抑制物被破坏后才被释放,故最适宜的培养基为巧克力琼脂平皿,给予5%~10% CO2能促进生长。在巧克力琼脂平皿上,经35℃培养18~24小时,菌落微小、无色,透明似露珠,48小时后形成灰白色较大的菌落,圆形、透明。流感嗜血杆菌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呈“卫星现象”,该技术可用于其鉴定。本菌抵抗力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干燥时也易死亡。在干燥痰中存活时间不超过48小时。仅少数流感嗜血杆菌具有多糖荚膜,根据多糖的不同,分为A、B、C、D、E、F 6个型,其中B型荚膜株致病力最强,常引起侵袭性疾病,B型菌株荚膜的多核糖基核糖醇磷酸酯(PRP)具有抗吞噬、抗补体的作用,因而增强了它的毒力。无荚膜菌株称不可分型(untypeable)流感嗜血杆菌,侵袭力虽较B型为弱,但常定植于黏膜表面,和中耳、鼻窦等处的病变有关。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 脑膜炎 为最严重的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接种菌苗前0~4岁儿童年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为32/10万,发展中国家为60/10万。发病高峰年龄视人群接种菌苗的情况而有所变异,但主要影响2岁以下儿童,呈散发性。成年患者少见,通常有近期颅脑外伤、脑外科手术、鼻窦炎、中耳炎或脑脊液漏等。临床表现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仿,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通常无颈项强直。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抽搐或昏迷。1岁以下儿童病程可呈暴发型,患儿突然起病,并于数小时内死亡。多数患者具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经数日或1~2周方出现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征。经过适当治疗后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病死率为5%,在发展中国家则可高达30%。存活者后遗症发生率约30%,主要为听力障碍。
    (二) 会厌炎 2~7岁为发病高峰年龄,但成人亦不少见。突发会厌水肿为其特点,会厌红肿,似鲜红草莓阻塞咽部,导致喘鸣、呼吸困难,病变进展迅速,可完全阻塞呼吸道。成人则表现为咽痛、进行性吞咽困难,必须立即进行气管切开及抗菌治疗。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为2%,在发展中国家则可高达20%。
    (三) 肺炎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和X线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多为小叶性或节段性,常伴有胸膜渗出,咳嗽严重,通常需要住院治疗,4个月~4岁婴幼儿多见,主要发生于冬春季,成人则常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及心功能衰竭者提示并发少见的严重心包炎。原发性肺炎通常伴有其他部位感染如脑膜炎、会厌炎、中耳炎等。无荚膜菌株目前是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为5%,在发展中国家则可高达13%~24%。
    (四) 蜂窝织炎 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局部肿胀、压痛,皮肤呈红蓝色,常见于颊部和眼眶周围。软组织受累在数小时内进展迅速。由于常合并血流感染,部分患儿可伴有其他感染灶。
    (五) 血流感染 2岁以下婴幼儿中,本菌是引起无局部病灶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年长儿和镰刀状红细胞贫血、脾脏切除后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及肿瘤病人化疗后,亦均有可能罹患本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病情可迅速恶化发生感染性休克。
    (六) 化脓性关节炎 流感嗜血杆菌为2岁以下婴幼儿化脓性关节炎的常见病原。通常累及单个承重大关节,表现为活动减弱、活动时疼痛和关节肿胀。血液和关节腔液培养常呈阳性,关节腔液培养阴性而抗原检测阳性者亦不少见。抗菌药治疗效果良好。流感嗜血杆菌关节炎亦可发生于成人,易患因素有酗酒、外伤、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脾切除、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
    (七)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 临床表现为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并呈脓性和呼吸困难加重。痰涂片革兰染色常可见大量革兰阴性球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除引起支气管炎外,尚与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形成有关。
    (八) 中耳炎 以6个月~5岁婴幼儿最为常见。约占急性中耳炎患者的1/4。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易激惹,年长儿童可主诉耳痛。通常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耳镜检查可作出诊断,确切的病原学诊断需要鼓室穿刺术,但并不需常规进行。
    (九) 鼻窦炎 流感嗜血杆菌为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常见病原菌,临床表现为鼻塞、脓性分泌物、头痛和面部疼痛。病原学诊断需行鼻窦穿刺。
    (十) 结膜炎 流感嗜血杆菌为化脓性结膜炎的重要原因,可导致暴发流行,尤其在日托中心。临床表现为结膜充血及脓性分泌物。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正确诊断取决于检出病原菌,由于健康人群鼻咽部携带有流感嗜血杆菌,故鼻咽部培养阳性不具诊断意义。血液、脑脊液和其他正常无菌体液(例如关节腔液、胸腔积液、硬膜下液和心包液)培养阳性具有诊断意义。炎性会厌渗液培养通常阳性,但只有在保证气道功能时方可进行。留取的标本应进行革兰染色,70%的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涂片可见典型病原菌。培养结果阴性时,可检测体液中PRP抗原辅助诊断。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LPA)、酶联免疫检测(ELISA)可检测血液、脑脊液及浓缩尿液中的荚膜抗原,检测阳性率90%。亦可检测感染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关节腔液中的抗原。当细菌浓度>100CFU/ml时,LPA即呈阳性,假阳性很少见。
  • +鉴别诊断
  • +治疗
    治疗:
    氨苄西林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但近年来耐药性逐渐上升,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原因,也存在PBP变异引起的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日本地区多见,欧洲有增长)。不同国家地区流感嗜血杆菌产酶率变异较大。2005—2014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连续监测资料显示:β-内酰胺酶总检出率为29.9%,其中成人菌株产酶率为22.5%;儿童菌株产酶率为33.8%。β-内酰胺酶阳性提示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最高且上升趋势最明显,由2005年的44.4%上升至2014年的64.6%;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奇霉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20.6%、11.8%和2.2%上升至2014年的41.8%、24.8%和14.2%;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氯霉素耐药率近年有下降趋势;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耐药率虽略有上升趋势,但仍低于25%。儿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和产酶率均高于成人分离株。
    流感嗜血杆菌(多为b型)所致脑膜炎、会厌炎和其他危及生命的感染治疗宜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两者对流感嗜血杆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并可在脑脊液中达有效药物浓度。亦可选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或氟喹诺酮类,非产酶菌株所致感染亦可选用氨苄西林。治疗应持续至体温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指标正常后3~5日,通常疗程需7~10日。合并眼内炎、心内膜炎、心包炎或骨髓炎者疗程一般为3~6周。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尚需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流感嗜血杆菌(多为不可分型)所致中耳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等感染的治疗宜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舒巴坦,亦可选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或氟喹诺酮类。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选用静脉或口服给药,疗程一般为7~14日,或体温、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正常后3~5日。如患者有眼内炎、心内膜炎、心包炎或骨髓炎,则疗程需3~6周。
  • +预后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