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首页
资讯厅
展览厅
演播厅
测评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atypical measles syndrome)是指曾接种过麻疹疫苗2~6年后,血中抗体水平下降,再感染麻疹病毒而引起的不典型发病,失去了麻疹临床的特征性表现,多发于青少年,冬春季散发,无传染性。
-
预防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多发于青少年,冬春季散发,无传染性。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
病因
接种麻疹疫苗。由于麻疹病毒抗原与循环中抗体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接种麻疹疫苗使机体获持久性免疫力,再感染麻疹病毒时,致敏淋巴细胞对病毒抗原及宿主细胞的成分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因而引起本病。也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麻疹病毒抗原与循环中抗体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急性发病,高热、头痛、腹痛、肌痛等全身不适,但无咳嗽、流涕及结膜炎症状。发病2~3天开始于四肢末端、足、踝、腕部及皱襞处出现斑疹、丘疹、瘀点、荨麻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3~5天蔓延至躯干、四肢、掌跖部。口腔腭部有瘀点,无Koplik斑。在接种疫苗部位皮疹更为明显。皮疹约2周消退。可并发肺炎、胸腔积液及肺部淋巴结肿大,也可并发脑炎、心肌炎等。
+
并发症
并发症:
可并发肺炎、胸腔积液及肺部淋巴结肿大,也可并发脑炎、心肌炎等。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或嗜酸性细胞增多,血清转氨酶、服酸脱氢酶升高,血清麻疹抗体滴度增高,麻疹病毒培养阴性。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
诊断
诊断:
依据接种麻疹疫苗后2~3天,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
治疗
治疗:
对症处理。
+
预后
良好。
相关检查
知识库
血清谷草转氨酶
知识库
血清谷丙转氨酶
知识库
麻疹病毒抗体
知识库
白细胞计数
知识库
白细胞分类计数
机构解读
世界卫生组织-麻疹主题
中国疾控中心-麻疹主题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