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妊娠期钩虫病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轻者可无症状,称为钩虫感染,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妊娠合并钩虫病对孕妇及胎儿影响较大,多见于农村,尤其是植桑区。
  • -预防
    预防:
    钩虫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搞好粪便管理,防止环境污染是重点。其次,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在易感季节,赤足踩入潮湿环境,或下地劳动,以防丝状蚴感染。最后,应在冬季开展普查普治,对疫区的儿童及野外作业者,可采取大规模驱虫治疗,以阻断钩虫病的感染和传播。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钩虫感染患者及无症状带虫者为主要传染源,症状明显的患者,粪便排卵数量多,传播意义更大。猪、犬、猴等动物亦可成为传染源。而动物钩虫难以在人体内发育成熟,传播意义不大。
    2.传播途径 以丝状蚴经皮肤侵入人体为主,少数亦可经口感染。有些地区美洲钩虫以经皮肤感染为主,十二指肠钩虫则以经口感染为主。钩虫卵在水田中不易发育,而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新鲜人粪肥较多的旱地作物,如桑、白薯、玉米、甘蔗、烟草、麻、棉、茶、蔬菜、果树等田地,常成为感染钩虫的重要场所。矿区温度高、湿度大,如矿内随地大便,地面粪便污染,则易有钩虫病流行。居家周围被钩蚴污染,易造成儿童感染。偶可通过胎盘或哺乳由感染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生食被污染的蔬菜,则易引起经口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对钩虫普遍易感,凡从事与污染的土壤或农田相接触的工作,都有可能感染钩虫。国内主要见于农民、矿工,以青壮年较多,男性多于女性,故不同人群感染率的高低,与接触有钩蚴的土壤机会及人群的抵抗力有关。本病感染后,无终身免疫,可反复感染。
    4.流行特征 分布全世界。国内除干旱或气候严寒地区(在13℃以下),如青海、新疆、内蒙古、吉林及黑龙江诸省区迄今未见流行外,其余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如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一般年雨量>1000mm,温度20℃~30℃,相对湿度>70%,最宜钩虫发育,故流行较重。国内大部分地区为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华北与华东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华南与西南少数地区以美洲钩虫为多。四川、湖北及台湾曾见锡兰钩虫人体感染。本病流行因素包括:
    (1)地区性:凡干旱或气候严寒地区(13℃以下),均不适宜钩虫卵及钩蚴的发育。如我国西北高原地区,因气候干燥,温度低,且寒暑变化剧烈,少有本病流行。
    (2)季节性:最适宜于钩虫发育的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80%。故各地钩虫感染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北方感染季节较南方迟而短。四川每年以5、6月为钩虫病流行高峰;山东以7、8月多见;浙江以6、7、8三个月感染最多,广东因气候适宜,感染季节较早较长,除冬季极冷时期外,全年几乎都可感染。最易感染时间,一般在施肥不久,雨后初晴的当天或次日清晨,以及久晴初雨等时候下地劳动。
    (3)与农作物的关系:钩虫的传播与各种农作物的耕作方法、施肥次数和种植季节都有明显关系。国内调查,主要是旱地作物如红薯、玉米、甘蔗、棉花、蔬菜、芋头、辣椒、烟草、麻等,多因施用人粪肥,且这类作物较低矮,泥土少见阳光,土壤较湿润,均适宜钩虫卵的发育,故种植人员易造成严重的感染。其他如茶场、果园、桑园以及咖啡种植区的工作人员,感染率也较高。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病理生理
    钩蚴侵入皮肤可引起钩蚴皮炎。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症反应。成虫定居于小肠,经常更换咬附点,靠摄取血液、黏膜上皮及肠液为食,其分泌的抗凝物质使肠黏膜咬附点渗血不止,从而造成慢性失血、贫血。严重贫血时心、肝、肾等脏器可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长期贫血者可转变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严重贫血及营养吸收障碍,可致低蛋白血症和全身营养不良性水肿,孕期则发生胎儿宫内发育受限、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甚至围生儿死亡、产后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2.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妊娠妇女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钩虫的重度感染,使临床症状加重。由于孕妇生理性贫血和钩虫病引起的慢性失血性贫血的双重因素影响,妊娠合并钩虫病时贫血多较严重。贫血是钩虫病的突出症状,据报道,昼夜间每条钩虫所致的失血量约为0.025~0.2ml,每日失血严重时可达150ml。孕期的严重贫血易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发育受限,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胎、产后休克及产褥感染等,部分患者还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和水肿,甚至心力衰竭。新生儿病死率也有增加。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成虫所致症状长久而严重。
    1.钩蚴所致症状
    (1)皮疹:钩虫病感染初期,在手、足皮肤被丝状蚴侵入处发生红色点状小出血点、丘疹或疱疹,奇痒或有烧灼感,如继发细菌感染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各种症状数日内可自行消失,俗称“粪毒”或“地痒疹”。
    (2)呼吸系统症状:受染后3~5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咽喉发痒、声嘶、低热等,重者呈剧烈干咳和阵发性哮喘发作,痰中带血丝,肺部有干啰音。症状大多持续数日自行消失。
    2.成虫所致症状 粪便中有钩虫卵而无临床症状者称“钩虫感染”,粪便中有钩虫卵又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者称“钩虫病”。
    (1)消化系统症状:感染初期食欲亢进,但劳动力减退。感染后1~2个月,因贫血、胃酸降低而渐出现上腹隐痛不适、厌食、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久之则有消瘦、乏力、异食癖表现。重度感染者,大便隐血阳性。
    (2)血液系统症状:贫血多见于感染后10~20周。贫血症状轻重与血红蛋白下降的水平及速度有关。重度贫血皮肤呈蜡黄色,黏膜苍白。
    (3)循环系统症状:贫血程度直接决定了循环系统症状的严重性,特别是心脏的代偿功能。轻度感染者血红蛋白>90g/L,伴有轻度头晕、乏力,劳动时轻度气促、心悸等。中度感染者血红蛋白60~90g/L,病人皮肤黏膜苍白,下肢轻度水肿,不劳动亦感心悸、气急,四肢无力,耳鸣,眼花,头昏等,心率增快,心脏轻度扩大,有收缩期杂音。重度感染者血红蛋白<60g/L,皮肤黏膜极度苍白,全身水肿显著,循环系统症状明显,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
    (4)产科并发症:严重感染的孕妇,由于长期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易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死胎等产科并发症,产后则易并发产后休克、产褥感染。
  • +并发症
    并发症:
    妊娠期钩虫病孕妇贫血多较严重,易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发育受限,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胎、产后休克及产褥感染等,部分患者还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和水肿,甚至心力衰竭。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液 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降低。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比例初期增加,后期减少。血浆白蛋白及血清铁降低。
    2.粪便 粪便涂片法或飘浮法可找到钩虫卵。也可用钩蚴培养法检出钩蚴,其检出率较涂片法和飘浮法均高,尚可鉴别虫种。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1.常规作X线、B超等检查。
    2.抗原皮内试验 利用钩虫成虫或钩蚴制成抗原做皮内试验;在流行区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但对非钩虫病患者其假阳性率较高。
  • +诊断
    诊断:
    疫区有赤手、赤足接触土壤及出现“粪毒”史,或生食污染钩蚴的蔬菜,并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粪便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飘浮法涂片查到钩虫卵,或钩蚴培养法检出钩蚴者即可确诊。疫区孕妇如有重度贫血或宫内胎儿发育受限者应注意排除本病。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可有上腹疼痛、嗳酸,有时大便隐血阳性。但粪检无钩虫卵,X线钡餐检查及内镜检查有助于鉴别。
    2.缺铁性贫血 食物中铁质不足、妊娠期需铁量增加以及溃疡病、痔疮等失血均可引起贫血。当贫血程度与粪便中虫卵数量不相称时,应继续查找其他病因。
  • +治疗
    治疗:
    1.一般治疗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故应加强营养,补充铁剂,给予高维生素及高蛋白饮食。针对孕妇,尤其需要及时控制贫血,应用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2等有助于控制贫血,但贫血严重的孕妇仍需依靠及时多次少量输血方能缓解病情,特别是对于合并有贫血性心脏病或合并心力衰竭者,少量多次成分输血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2.病原治疗 钩虫病常需反复治疗才能根治。两种钩虫对驱虫药敏感性有显著差异。
    (1)局部治疗:对感染初期的“粪毒”及时采用左旋咪唑涂肤剂或15%阿苯达唑软膏局部涂抹,每日2~3次,涂药2天可获效。也可用皮肤透热疗法,可起止痒和局部消炎作用。
    (2)驱虫治疗:钩虫病患者多伴有蛔虫等多种线虫感染,故以采用广谱驱虫药为宜。由于各种驱虫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当妊娠合并钩虫病症状不严重时,可先给予纠正贫血治疗,待产后再给予驱虫治疗。对严重感染、贫血显著者,应先纠正贫血,必要时给予多次少量输血,使血红蛋白上升至70g/L以上时再进行驱虫治疗。应用驱虫药应在妊娠中、晚期,以防药物在妊娠早期引起胎儿畸形。临床上常用的驱虫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阿苯达唑(albendazole):本品适用于各型钩虫病。对本药在孕妇中的不良作用目前尚无充分和严格的临床研究,也不了解其对哺乳的影响,但在动物实验中,药物可以进入乳汁分泌,因此孕期及哺乳期慎用本药。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使用方法:成人常用400mg顿服,隔10日再服一次。或每日200mg,连服3日。虫卵转阴率达90%以上,副作用轻,有蛋白尿、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②甲苯达唑(mebendazole):对虫卵发育有抑制作用。本药未见引起胎儿致畸作用,但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有致畸作用,因此,孕期禁用,但哺乳期的不良作用尚不明确。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使用方法:常用量为100~200mg,每日2次(分早晚空腹或半空腹服用),连服3~4日。治疗后十二指肠钩虫阴转率为75%~100%,平均为95%;美洲钩虫阴转率为67.6%~86.6%,平均为77.2%。严重心脏病、肝脏病患者慎用。
    ③噻嘧啶(pyrantel):常用量为10mg/kg,临睡前服,连服2~3日。十二指肠钩虫阴转率可在95%以上,美洲钩虫阴转率在85%以上。妊娠早期应用本药可致流产,患有急性肝炎、急性肾炎、严重心脏病及发热等,应暂缓给药,对冠心病、溃疡病慎用,国内资料认为孕期禁用本药,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哺乳期用药风险尚不明确。
    复方噻嘧啶为噻嘧啶与奥克太尔(酚嘧啶)混合压片,每片两者各含150mg,每日2次,每次3片,连服2日,疗效优于噻嘧啶。
    ④他咪唑类新药:氟苯咪唑(flubendazole),每日100mg,连服3~4日。奥苯达唑(oxibendazole),每日10mg,连服3~4天,均有较好疗效。
  • +预后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