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佝偻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发生,因此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 维生素D治疗 剂型选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给药次数(单次或多次)、途径(口服或肌内注射)等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强调个体化用药。
(1) 初期(轻度):维生素D口服每日1000~2000IU(25~50μg/d),1 个月后改为400IU/d(10μg/d)。新生儿或小婴儿有低钙症状(如惊厥)者,可静脉缓注或点滴10%葡萄糖酸钙,并口服钙剂。详见手足搐搦症的治疗。1个月后改为400IU/d(10μg/d)。
(2) 激期(中、重度):维生素D口服,中度每日3000~4000IU(75~100μg/d);重度每日5000~6000IU(125~150μg/d)。如果合并自发性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等极重病例,可适当加大维生素D用量,以不超过1万IU/d为好。1个月后改为400IU/d(10μg/d)。
(3) 恢复期:同初期。
对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每日服药者,可用一次口服较大剂量维生素D的突击疗法;因肠胃、肝胆、胰腺等病影响吸收者,可一次肌内注射。轻度患儿用量10万~15万IU(2.5~3.75mg)/次,中、重度患儿用量20万~30万IU(5~7.5mg)/次,只用1次,同时加钙剂;1~3个月后改为400IU/d(10μg/d)维持。肌内注射维生素D前,先口服10%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3天(服法见手足搐搦症的治疗),以防低钙惊厥发生。
用药1个月后应随访,如症状、体征、血生化或骨骼X线检查,已痊愈,改预防量;如进入恢复期,则按恢复期治疗1个月后复查。若治疗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诊断。治疗过程中应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和维生素D过量。
2.其他治疗 ①适量的日照促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②钙剂补充,但要注意如果摄入足够量的乳类食物,保证钙的足够摄入;③必要时补充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④严重畸形时,可行外科手术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