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赖特综合征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本综合征是全身性疾病,有3个主要改变:即非特异性尿道炎、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和(或)葡萄膜炎的眼部改变。Reiter对此有全面的描述,因而称Reiter综合征(RS)。本病是男性青年关节炎的常见原因。与AS一样与HLA-B27有关,也可发生葡萄膜炎。
  • -预防
    预防:
    1.一级预防
    (1)生活规律,注意营养,锻炼身体以增强自身免疫机能。
    (2)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更换衣服。
    (3)预防尿道炎、子宫颈炎、前列腺炎等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
    2.二级预防
    (1)早期诊断:典型的赖特综合征以关节炎、尿道炎及结膜炎为其临床特征,但是这种典型的三联症,只在少数患者出现,多数患者显著的特征是非对称性单关节炎。RS患者中HLA-B27 80%以上为阳性,此类患者较容易产生骶髂关节炎与葡萄膜炎。值得注意的是HLA-B27阴性也不能排除RS的可能性。不过对一些所谓不完全型RS,如检出HLA-B27阳性,则可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的正确性。
    (2)早期治疗:治疗是非特异的,以对症为主。结膜炎往往自行消退。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宜用糖皮质激素作全身和局部治疗,并用1%阿托品滴眼,应在眼科医师监督下随访观察。
    3.三级预防
    (1)该病多呈自限性经过,通常在2~6个月症状消退,外周关节炎完全恢复,皮肤和黏膜病变不遗留痕迹,以及实验室出现的血沉增快,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增高均可恢复至正常。
    (2)本病有复发倾向。20%~50%患者的关节炎呈慢性病程并可导致关节畸形。复发性虹膜炎可致视力丧失,应积极预防。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赖特综合征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英国其患病率低于1/1000;在美国海军中发病率为4/10万。历史上曾有两次Reiter综合征大流行,第1次发生于1948年,在15万福氏痢疾杆菌患者中,344例发生了Reiter综合征;第2次发生于1966年,602例志贺菌痢疾患者中,9例发生了Reiter综合征。
    赖特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据报道,女性患者仅占1.5%~15%。
    赖特综合征在葡萄膜炎中所占的比例为0.08%~7.2%(表1),在Rosenbaum报道的236例葡萄膜炎患者中,赖特综合征仅次于中间葡萄膜炎,在病因中占第2位,在前葡萄膜炎患者中占18.5%。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 据报道衣原体(Bedsonia)、支原体属(mycoplasma)和肠道细菌如志贺杆菌感染患者有时伴有此病。病人往往在痢疾开始后2~4周发生此综合征,而抗痢疾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过程。Sehaehter等从Reiter综合征患者的滑膜液、滑膜、尿道和结膜分离出Bedsonia(衣原体)病原体;Oster把由滑膜分离出的病原体Bedsonia接种到兔前房而引起眼病,表现为乳头性结膜炎、角膜水肿混浊和前葡萄膜炎。现已知与Reiter综合征有关的病原体还有肠炎的沙门菌、耶尔森菌和克雷白杆菌等。因此本病与感染因素有关。
    2.自身免疫机制 可能某种感染原是与患者自身结缔组织具有共同的抗原性。机体对入侵的微生物不能辨识和防御,对患者的自身组织如同对感染源一样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3.免疫遗传因素 75%~90%病人HLA-B27为阳性。HLA-B27是关联到免疫反应的基因物质,是引起此综合征的免疫遗传基因。Saari等曾报道了4个家族中有11人发病,均于耶尔森菌肠道感染之后发生葡萄膜炎,为急性和反复性前节炎症。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赖特综合征典型地表现为关节炎、尿道炎、结膜炎(或葡萄膜炎)三联症,但实际上它可累及机体的任何一个器官,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关节炎、尿道炎(或宫颈炎)、眼部炎症(结膜炎、葡萄膜炎、角膜炎、巩膜炎等)、环状龟头炎、足跟痛、口腔溃疡、黏液性皮肤角化病、指甲受累、主动脉炎等。此外,患者还可出现乏力、不适、体重减轻、低热等非特异性表现。
    1.关节炎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在伴有葡萄膜炎或结膜炎的患者中,90%以上有关节炎,其中手、足、膝、踝关节最易受累(表2)。关节炎多发生于尿道炎或肠道感染之后1个月内,但不少患者难以回忆起有尿道炎或肠道病变的病史。
    赖特综合征的关节炎可表现为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呈非对称性和游走性,可以表现为急性、慢性、复发性炎症。受累关节由于大量炎性渗出物,可出现显著肿胀甚或皮肤破裂。“腊肠状脚趾”或指(趾)炎是此种综合征的一个典型表现。除关节受累外,趾筋膜炎、跟腱炎也是常见的表现,据报道二者发生率可分别达38%和35%。
    2.泌尿生殖系统病变 不管是否发生性病或肠道感染,患者均可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最常见的病变为尿道炎,发生率可高达90%,尤其是沙眼衣原体所致者,几乎达100%(表3)。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可有尿频、排尿困难等表现,分泌物可是黏液性的,也可是黏液脓性。前列腺炎也很常见,有报道达80%。此外,尚可出现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膀胱炎、尿道狭窄。在女性可表现为宫颈炎、阴道炎、尿道炎,但这些通常是无症状的。
    3.眼部病变
    (1)结膜炎:结膜炎发生率为58%~74%(表4),往往是双侧受累,表现为乳头状或滤泡性结膜炎,常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轻度非压痛性耳前淋巴结肿大。结膜炎通常是自限性的,持续7~10天,偶有持续数月者。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结膜刮片可见许多中性粒细胞,结膜活组织检查发现黏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基底膜有广泛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沉积,IgG存在于结膜上皮细胞以及黏膜下浸润的炎症细胞周围,IgM呈灶状分布于基底膜,也存在于血管壁和黏膜下的间质组织。
    (2)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此综合征的一种常见表现,发生率为2.3%~88%,尤其是志贺菌引起的Reiter综合征最易发生葡萄膜炎(表4)。
    葡萄膜炎一般发生于腹泻或尿道炎后2~4周,绝大多数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最初发病时多为单侧,但复发时往往影响另外一眼。患者往往有显著的畏光、眼红、眼痛,尘状或中等大小的KP,前房出现炎症细胞,前房闪辉明显,少数患者的炎症反应可以相当严重,前房内出现明显的纤维素样反应,甚至出现前房积脓。有些患者玻璃体内出现细胞,少数患者可出现黄斑囊样水肿、视盘炎、视网膜血管炎和中间葡萄膜炎。葡萄膜炎一般持续3~12周,平均持续时间为6.2周。约一半患者的葡萄膜炎复发,复发间隔时间为1个月~3年,平均为1.5年。总的来说,此种葡萄膜炎的并发症较少见,偶尔出现虹膜后粘连和继发性青光眼。
    (3)其他眼部病变:Reiter综合征还可引起角膜炎,表现为点状上皮损害、边缘不整齐的上皮糜烂和上皮下和前实质层出现多形性浸润和混浊。此种综合征尚可引起巩膜炎和巩膜外层炎,患者的巩膜炎通常表现为弥漫性前部巩膜炎,一般发生于结膜炎、前葡萄膜炎之后,它可以是复发性炎症,但一般不会引起坏死性巩膜炎;巩膜外层炎少见,可以表现为单纯型或结节型。
    (4)皮肤黏膜病变:皮肤黏膜病变也是Reiter综合征的一个常见表现,其发生率可达30%~100%。黏膜病变最常发生于生殖系黏膜和口腔黏膜,生殖系黏膜损害有环状龟头炎、尿道旁糜烂、非特异的腺体和阴茎包皮糜烂,其中以环状龟头炎最为常见,其发生率为23%~50%,它相似于皮肤表面的黏液性皮肤角化病,患者一般无明显疼痛,可以在无尿道炎时单独出现。口腔黏膜病变发生率为19%,典型地表现为暗红色轻度隆起的无痛性斑点,1~10mm大小,最常发生于颊黏膜、腭、牙槽突、咽和舌部,也可发生浅表溃疡,偶尔可出现地图状舌,口腔黏膜病变也是无痛性的。
    最常见的皮肤病变是黏液性皮肤角化,其发生率为10%~30%,往往始发于足底、手掌、踝部,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丘疹、水疱或脓疱,这些损害融合形成圆锥形角化过度鳞片,此种病变也可出现于头皮及其他部位。病变于数周后消退,不留下任何瘢痕,指甲的变化与牛皮癣所致者相似,包括指(趾)甲下脓疱、甲松解,伴有不同程度变厚和营养不良,甚至可以脱落(表5)。
  • +并发症
    并发症:
    赖特综合征尚可并发其他病变,如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主动脉炎、心肌炎、血栓性静脉炎、胸膜炎、脑神经麻痹、周围神经病变等。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HLA-B27抗原分型,白细胞增多,血清球蛋白增高等异常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发现关节炎症病变有助于诊断。
  • +诊断
    诊断:
    1.诊断依据 Reiter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结果。如X线检查不能发现病变,骨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可能发现早期骨关节病变,HLA-B27抗原分型虽无确诊意义,但如患者阳性则患此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大。
    2.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满意的诊断标准,国际上采用的多是1986年Lee等提出的标准,根据多项参数,最后判定出确定型和可疑型Reiter综合征(表6)。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赖特综合征引起的前葡萄膜炎与特发性急性前葡萄膜炎、强直性脊椎炎、牛皮癣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道疾病所致的葡萄膜炎有相似之处,应根据病史、受累关节的类型、皮肤黏膜病变、肠道病变等进行鉴别。虽然Reiter综合征可发生腹泻等改变,但与炎症性肠道疾病所引起的慢性、复发性腹泻、脓血便、腹部肿块等有本质的不同。在Reiter综合征,葡萄膜炎发生前有肠道病变,发生后则通常无肠道病变,而炎症性肠道疾病的葡萄膜炎则与肠道病变同时存在,这些特点都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赖特综合征伴发的葡萄膜炎应与Behcet病性葡萄膜炎相鉴别,二者都可引起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前房积脓、关节炎、口腔溃疡和皮肤病变,但Behcet病性葡萄膜炎往往有眼后段受累,出现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关节炎也多累及膝、踝等比较大的关节,阴部病变呈溃疡性,口腔溃疡引起明显的疼痛,只要仔细注意两种疾病这些方面的差异,一般容易将二者鉴别开来。
  • +治疗
    治疗:
    1.葡萄膜炎
    (1)急性前葡萄膜炎:对于急性前葡萄膜炎可用0.1%地塞米松滴眼剂点眼,15min~1h一次;普拉洛芬滴眼剂点眼1~2小时1次,1%~2%阿托品眼膏涂眼2~3次后改为2%后马托品眼膏涂眼,1~2次/d。
    (2)严重的前葡萄膜炎:对于出现前房积脓或出现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在前述治疗的基础上,可以给予氟羟泼尼松龙20mg(0.5ml)后筋膜囊下注射或短期(一般不超过2周)给予泼尼松(30~50mg/d)口服治疗。
    (3)复发性前葡萄膜炎:对于复发性前葡萄膜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加用非甾体消炎药口服治疗,如用吲哚美辛(消炎痛)25mg,2次/d,也可用舒林酸、萘普索、双氯酚酸等。用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葡萄膜炎的复发频度;对于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给予低剂量甲氨蝶呤(7.5~15mg/周)治疗,也可给予硫唑嘌呤口服治疗,剂量为1~2mg/(kg·d)。在使用这些免疫抑制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它们的副作用。
    2.其他眼部病变
    (1)结膜炎:此种疾病的结膜炎通常有自限性,一般不需治疗,严重者可给予普拉洛芬滴眼剂点眼,并联合中医辨证施治。最常用的基本方剂为:银花15g,连翘12g,黄芩12g,桑皮12g,地骨皮12g,赤芍12g,白蒺藜15g,菊花15g,薄荷15g,甘草3g,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适当加减药物。
    (2)角膜炎和巩膜炎: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消炎药滴眼剂点眼,巩膜炎严重者可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或给予其他免疫抑制药(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环孢素等)治疗。
  • +预后
    赖特综合征引起的葡萄膜炎通常为复发性炎症,复发间隔数周至数年不等。在炎症复发时,如果治疗及时和正确,多数患者视力预后较好。一些顽固性葡萄膜炎可引起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囊样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视力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眼外表现有很大变异,一些患者的关节炎呈急性自限性过程,一些则呈反复发作病程,一些则表现为慢性周围关节炎,严重者可致残,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