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子宫破裂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子宫破裂(uterine rupture)是妊娠期和分娩期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威胁母儿生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其中出血、休克、感染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 -预防
    预防:
    子宫破裂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根据国内报道,围产儿死亡率高达90%,孕产妇死亡率为12%,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因此子宫破裂重在预防。而且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严密观察,绝大多数子宫破裂是可以避免的。
    1.健全妇幼保健制度,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及时发现高危病人进行追踪管理和适时转诊,按照病情制订适宜的分娩计划。特别强调,对有子宫手术操作史的病人尽量取得前次手术操作的原始资料,根据手术记录情况综合评估。
    2.强化医务人员的理论实践技能培训,严密观察产程,能够及时识别并正确处理病理缩复环、强直性子宫收缩等异常情况。
    3.严格掌握宫缩剂的应用原则,包括缩宫素、前列腺素制剂在促宫颈成熟、催引产的应用规范。对宫缩药物使用的间隔时间、剂量、叠加效应等要熟练掌握,使用时专人看守、做好相关记录。
    4.掌握手术助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因不恰当的粗暴操作造成医源性子宫破裂。对操作困难的产钳助产、内倒转术、毁胎术等,常规在术后探查宫颈、宫腔,必要时可以利用B型超声协助检查。
    5.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瘢痕子宫。
    6.实施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要稳步有序的开展,做到制度先行、规范先行,严格掌握指征,切忌盲目跟风,给医患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危害。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和病因构成比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报道中差别很大,美国0.04%~0.1%,中国0.1%~0.55%,非洲部分国家地区高达1%~1.2%。发达国家导致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既往剖宫产瘢痕,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梗阻性难产和不当助产。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病例的增多和前列腺素类药物在催引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子宫破裂的发病较以前有上升的趋势。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子宫破裂的影响包括:
    1.出血 子宫破裂通常表现为大出血,出血分为内出血、外出血或混合出血。内出血指出血积聚于阔韧带内或腹腔内,导致阔韧带血肿或腹腔积血;外出血指出血自阴道排出。
    子宫破裂的出血部位通常包括子宫及软产道破裂口和胎盘剥离面出血;子宫和软产道出血通常需要损伤所在部位的大血管,如果软产道损伤未伤及大血管通常不表现为大出血或活动性出血。胎盘剥离面的出血与胎盘剥离的程度和子宫收缩强度有关,如果胎盘未完全剥离或剥离后未排出宫腔,影响子宫收缩,表现为大出血;反之如果胎盘完全剥离并已经排出宫腔,子宫收缩很好,则胎盘剥离面少量活动性出血。
    上述出血指术前出血,术后亦可以出血,原因主要为阔韧带血肿清除后创面出血或DIC出血,或保守治疗子宫出血。
    出血除引起失血性休克外,还由于产妇高凝状态,出血过多,休克时间过长,出现DIC。
    2.感染 子宫破裂后,容易出现感染的部位主要有盆腔、腹腔、盆腔腹膜后和软产道。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盆腹腔或阔韧带内与子宫腔和阴道相通,相通后有细菌进入;子宫破裂后大出血,严重贫血或DIC,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腹腔或盆腔内的积血或腹膜外的积血,容易感染;子宫破裂后的子宫切除或修补,均于有菌条件下进行;子宫破裂后诊断期间可能有较多的阴道操作;时间较久的子宫破裂更容易导致多部位的各种感染。
    另外值得提出的感染是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的因素很多,休克时间过长正常呼吸道的排痰和防御机制受损与之有关,同时不能除外误吸等因素。
    3.导致产道及其他腹腔和盆腔器官组织损伤 子宫破裂的损伤包括手术干预前和手术干预后的损伤。手术干预前的损伤包括子宫体、子宫下段、子宫颈和阴道的各种损伤,同时也可能有原发的由于胎头压迫造成的膀胱损伤。子宫破裂患者诊断过程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损伤很多,有时甚至超过原发损伤。诊断过程中过多的不必要的阴道操作或检查,导致产道损伤加重;开腹探查术,清理积血或清理胎儿、胎盘和胎膜,操作不当,导致肠道或大网膜损伤;清理阔韧带血肿,引起盆底血管、输尿管和膀胱损伤;子宫破裂时间过长,对腹腔器官的损伤更重。
    4.对胎儿的影响 子宫破裂后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不同时间和不同程度的出血造成的损伤,多数胎儿死亡。存活胎儿的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远期并发症也明显增高。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子宫破裂按照发生时间可以分为妊娠期破裂和分娩期破裂;按照原因可以分为自发性破裂和损伤性破裂;按照程度可分为完全破裂和不完全破裂。
    子宫破裂发生在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病例时表现不尽相同,因此对两类病人的临床表现都要有明确的认识。
    (一)非瘢痕子宫
    非瘢痕子宫破裂即传统意义上的子宫破裂,几乎均发生于分娩过程中,根据其病程进展可以分为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两个阶段。
    1.先兆子宫破裂 多见于产程长、有梗阻性难产高危因素的病人。典型的表现为腹痛、病理性缩复环、胎心改变和血尿的“四联征”。
    (1)腹痛:由于宫缩过强,子宫呈现强直性或痉挛性收缩,产妇因剧烈的腹痛而烦躁不安、呼吸心率增快、下腹部拒按。
    (2)病理性缩复环:因为梗阻的存在,子宫平滑肌反应性的强直收缩,导致子宫体部肌层增厚,同时下段肌层在强力拉伸作用下延展、菲薄,从腹壁上观察,宫体部和子宫下段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凹陷,称之为“病理性缩复环(pathological retraction ring)”(图1),随着宫缩的进展,子宫下段进一步拉伸,病理性缩复环会逐渐上移达到脐平面或以上,如果此时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子宫下段最终会因为张力过高而断裂,进展成为子宫破裂。
    图1 病理性缩复环
    (3)胎心改变:先兆子宫破裂发生时,子宫平滑肌痉挛,强直性收缩,由于没有充分的平滑肌舒张期,影响有效的胎盘血流灌注和氧气交换,胎儿会因急性缺氧出现胎动频繁,电子胎心监护(ECG)可能出现胎儿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重度变异减速以及晚期减速等一系列胎儿宫内窘迫的表现。
    (4)血尿:梗阻性难产发生时,胎先露部位对膀胱持续性压迫,膀胱壁水肿、黏膜充血,会导致血尿和排尿困难。
    2.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往往在先兆子宫破裂的进展过程中骤然发生,表现如下:
    (1)在先兆子宫破裂基础上突然发生。病人感到下腹部“撕裂样”剧烈疼痛。随后强烈的宫缩短暂停止。孕妇自觉腹痛症状会出现一过性的缓解和“轻松感”。但是紧接着,由于羊水、胎儿、血液充盈整个腹腔,病人很快出现全腹疼痛及腹膜刺激征。
    (2)产妇呼吸急促、浅快,出现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3)全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从腹部可触及明显的胎儿肢体等部位,胎动停止、胎心消失,在胎儿旁有时可扪及收缩的子宫体。经阴道检查可以发现胎先露上移,宫颈口可见鲜血流出,有时可以经宫颈向上扪及子宫下段前壁缺损。
    (4)不完全子宫破裂:不完全子宫破裂是指子宫肌层部分或完全断裂,浆膜完整,此时胎儿及胎盘、脐带等附属物仍然在宫腔内。发生子宫不完全破裂时,宫缩疼痛并不明显,可以有少量的阴道流血,胎儿仍然存活,但会出现严重的晚期减速、基线变异消失等缺氧表现。此时破裂的肌层如果累及血管,也会发生严重的腹腔内出血或阔韧带血肿、后腹膜血肿等,并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
    (二)瘢痕子宫破裂
    发生于既往有子宫手术史或子宫损伤病史的病人,和非瘢痕子宫破裂相比,瘢痕子宫破裂可以发生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期。甚至部分严重的病例,如能量器械造成的子宫角部、子宫体部烧灼伤,会发生中孕期自发性子宫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急腹症。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的瘢痕子宫破裂往往缺乏先兆子宫破裂的表现,部分病人仅有下腹部针刺样疼痛或压痛,伴或不伴血尿,临床上还有部分病例无任何阳性表现,只是剖宫产术中意外发现。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动态观察血常规的变化在部分情况下也可以协助诊断子宫破裂,特别是阔韧带内子宫破裂和不典型的子宫破裂。对于可疑的阔韧带内子宫破裂,动态监测血常规变化可以协助诊断,并且可以粗略估计失血量,注意事项如下:即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与入院时的进行比较;定时复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动态变化;血常规降低10/L(1g/dl)的血红蛋白相当于约500ml的失血,注意休克早期,血液浓缩,估计失血量可能少于实际失血量;与阴道失血综合分析;注意血小板的进行性下降;如有可能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1.腹腔穿刺或后穹隆穿刺 可明确腹腔内有无出血,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结合病史,体征多可诊断,就不必进行此项检查。
    2.B型超声检查 可协助诊断子宫有无破裂及其部位,可疑病例时可行此项检查。
  • +诊断
    诊断:
    根据典型的病史、症状、体征,典型的子宫破裂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根据病史及时筛查和识别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并对其重点监测。在临产时能够及时识别先兆子宫破裂的表现,分辨子宫强直性收缩、腹痛和正常产程中的宫缩痛。当产程中出现宫缩突然消失、胎心消失、产妇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时一定要警惕子宫破裂的发生。
    对可疑的高危孕产妇建议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严重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延长减速等异常。
    腹腔穿刺可以明确诊断腹腔内出血,急诊床旁B型超声检查可以协助诊断腹腔内出血、死胎等。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胎盘早剥:Ⅱ级以上的胎盘早剥会出现子宫强直收缩、宫体压痛、阴道出血、胎儿窘迫或死亡、孕妇失血性休克等表现,同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类似。但是严重的胎盘早剥一般都存在子痫前期、子痫、严重腹部外伤等病史,腹部检查无病理性缩复环。超声检查见子宫完整,部分病例可见到胎盘后血肿等典型的胎盘剥离影像。
    (2)难产伴发绒毛膜羊膜炎:部分病例特别是合并胎膜早破者,由于产程长、多次行阴道检查、胎头旋转等操作可以导致绒毛膜羊膜炎,出现子宫体压痛、激惹等类似先兆子宫破裂的表现。因为感染的存在,绒毛膜羊膜炎病人可伴有羊水异味、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升高,CRP及PCT增高等表现。结合病理缩复环、血尿等症状的有无以及B型超声检查,鉴别并不困难。
  • +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开放静脉通道,吸氧、输液,做好输血的准备,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1.先兆子宫破裂 一旦诊断先兆子宫破裂,立即予以抑制宫缩药物输注,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注镇静剂,如盐酸哌替啶100mg肌注,吸入麻醉或静脉全身麻醉,尽快行剖宫产术,抢救胎儿生命。
    2.子宫破裂 确诊子宫破裂,无论胎儿存活与否都应当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诊剖腹探查,尽量快找到出血位置,止血。新鲜、整齐、无感染的子宫破裂如果有生育要求可以行创面修补缝合。破口不规则或伴感染者考虑子宫次全切除术。如果子宫破裂口向下延伸至宫颈者建议子宫全切。术中发现有阔韧带巨大血肿时,要打开阔韧带,充分下推膀胱及游离输尿管后再钳夹切断组织。子宫破裂已发生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尽量就地抢救,避免因搬运加重休克与出血。如果限于当地条件必须转院时,一定要同时大量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腹部加压包扎后,依就近原则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 +预后
    在发达国家,子宫破裂已罕见,故孕产妇因此而死亡者罕见。但在发展中国家情况不同,病死率可高40%~60%,如Nkata(1996)报道赞比亚某地32名子宫破裂中母亲病死率高达44%。、胎儿病死率一般在50%~75%,胎儿存活取决于子宫破裂的及时发现及果断处理,故在某些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胎儿病死率可高达100%。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