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避孕药后闭经综合征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避孕药后闭经综合征(postpill amenorrhea syndrome,PAS)最初是指停止使用避孕药后闭经1年以上,现在泛指停用各种外源性甾体激素后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出现以闭经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又称之为过度抑制综合征(over-suppression syndrome)、口服避孕药后排卵抑制综合征(anovulation following oral contraceptives syndrome)等。
  • -预防
    预防:
    低体重病人已有月经障碍,最好不用OC而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口服避孕药(简称OC)已问世二十余年,目前全世界已有5000万以上妇女服用,在这期间口服避孕药后闭经综合症(The Syndrome of Post-Pill Amenorrhoea简称PPA)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注意。大部分妇女在停用OC 3~6个月内可以恢复自发性月经与排卵,因此PPA定义为停用OC后闭经超过6个月。然而PPA发生在OC后颇为少见,有报导其发病率为0.2%~2.2%,前瞻性研究认为PPA发病率约0.3%。自1966年Whitelaw等首次报道本征以来,国内外陆续报道大量病例,并从基础和临床方面都做了许多研究。目前的临床观察发现,服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者该征的人群发生率约0.2%~3.1%,归因危险度约0.5~5.9,服长效复方口服避孕药者该征的人群发生率约0.8%~15.8%,归因危险度约0.5~17.9,用注射长效单方孕激素避孕者该征的人群发生率达1.1%~5.2%,注射长效复方避孕者该征的人群发生率为0.7%~6.3%,皮下埋植Norplant避孕者该征的人群发生率为1.3%~3.8%。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应用避孕药后,血中甾体激素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状态,从而抑制下丘脑GnRH释放的脉冲频率及幅度,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的频率和幅度亦随之减少,卵泡的发育受阻,内源性的卵巢甾体激素产生受到抑制;子宫内膜在外源性甾体激素和抑制的内源性甾体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出现腺体发育抑制、早熟早衰、间质水肿,内膜萎缩变薄等变化,其结果是排卵抑制,或孕卵发育和在子宫内膜的植入障碍,达到避孕目的。
    停用避孕药后,解除了外源性甾体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抑制,正常情况下重新恢复自然的卵巢周期,卵泡发育并排卵,产生甾体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后,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的增殖和分泌期变化及脱落,恢复自然月经。根据观察,停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后,99%的使用者在停药3月内恢复排卵和月经;97%长效复方口服避孕药使用者,在停药后3~12月内恢复排卵和月经;注射长效复方雌孕激素避孕针者,停药后3月内恢复月经者达67%~98%,恢复排卵者占60%~90%;注射醋酸甲孕酮长效避孕针者,在停药后6个月(失去避孕效果3个月)的月经恢复率为49.2%,9个月为85.6%,12个月为95.8%,15个月为98.1%,18个月达99.7%,停药2年的累计受孕率为95%;取出Norplant后4个月内恢复排卵及月经者达99%。
    停用避孕药后排卵继续被抑制并出现闭经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Jacobs应用Fishers法比较自然闭经和避孕药后闭经的原因后认为,卵巢早衰、高催乳素血症、下丘脑失敏(对氯米芬缺乏反应)、神经性厌食、消瘦和心因性疾病可能是避孕药后闭经综合征的发生原因。
    由于免疫、遗传、FSH受体后作用障碍等原因,卵巢功能在40岁之前衰竭,虽然口服避孕药可使部分卵巢早衰患者恢复正常的卵巢功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卵巢早衰的过程是不可逆或不可恢复的,若这一过程发生在用药期间或停药后出现的闭经观察期内,则也被诊断为避孕药后闭经综合征。
    约30%左右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是由垂体瘤引起,部分患者在使用避孕药前可能存在即使应用CT或MRI也难以发现的垂体腺瘤,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瘤逐渐长大。近年的研究发现雌孕激素可能促进垂体瘤的生长,增加催乳素分泌,雌孕激素在抑制GnRH的同时,下丘脑产生的以多巴胺为主的催乳素抑制因子的分泌也受到抑制,垂体催乳素产生增加。高催乳素血可抑制卵泡发育,促进黄体溶解,抑制卵巢激素的产生,同时作用于子宫内膜,抑制子宫内膜的发育,出现不排卵甚至闭经。
    口服避孕药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功能的过度抑制是导致该征的主要原因。对避孕药后闭经综合征的血生殖激素的测定发现,患者的血清FSH、LH水平低下,垂体分泌FSH、LH脉冲缺乏,且对外源性GnRH的反应性降低。由于FSH和LH的血清水平低下,卵泡发育和排除障碍,卵巢产生的雌孕激素水平低下,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处于静止状态,内膜严重萎缩而闭经。因此避孕药闭经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功能低下所致,即下丘脑和垂体受外源性雌孕激素的过度抑制引起。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闭经 避孕药使用者停服3~6个月后仍未复经,可诊断为避孕药后闭经,对长效避孕药使用者,应扣除药物有效作用期。长效口服避孕药的药物作用有效期为1月,注射用醋酸甲羟孕酮(狄波普维拉,depoprovera)的药物作用有效期为3个月,炔诺酮庚酸酯针剂的药物作用有效期为2个月,避孕针1号的药物作用有效期为1个月,复方庚酸炔诺酮避孕针(mesigyna,HRPl02)和复方甲羟孕酮避孕针(cyclofem,HRPll2)的药物作用有效期为1个月。
    2.月经稀发、月经量减少 部分患者虽可有月经,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尚未从外源性甾体激素的抑制中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月经可不规则,以稀发为主,由于卵巢激素水平的低下,子宫内膜增殖不足,出现月经量减少。
    3.溢乳 约20%左右避孕药闭经综合征患者出现溢乳,可为自溢,更多为在检查时挤压乳房发现溢乳。
    4.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不振、乳房肿胀、色素沉着、黄褐斑,白带增多、腓肠肌痉挛引起下肢疼痛等症状。
    5.实验室检查 雌激素、孕激素、FSH、LH均处于低水平,垂体兴奋试验虽呈阳性,但高峰值低,甚至无明显的高峰期反应。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卵巢早衰,故血FSH>40IU/L,雌激素和孕激素处于低水平。部分患者血催乳素水平升高。
  • +并发症
    并发症:
    可伴有皮肤色素沉着、腓肠肌痉挛、神经性厌食、消瘦和心理障碍等,部分患者伴有垂体腺瘤。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检测患者血浆催乳素、甲状腺功能,睾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随后进行雌激素激发试验以估计促性腺激素的反馈机制。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必要时垂体窝X线断层摄片检查。内窥镜观察性腺及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如希望妊娠,则要排除其他疾病,必要时采用适当的诱发排卵疗法。
  • +诊断
    诊断:
    1.育龄期妇女,曾经正常孕育,应用避孕药前月经正常,无溢乳。
    2.停服避孕药后,在药物有效期过后3~6个月仍未恢复月经,出现前述全部或部分症状。
    3.血雌、孕激素水平低下至卵泡早期甚至绝经期水平,FSH和LH处于低水平。
    4.垂体兴奋试验阳性,但缺乏峰值或峰值水平低于基础水平的5倍。
    5.无排卵 基础体温单相,阴道细胞学MI、KI及宫颈黏液评分恒定,连续B超监测无优势卵泡发育和排出,血清孕酮值持续处于低水平,腹腔镜检查未见卵巢黄体形成和排卵痕,间隔两周以上的子宫内膜活检未能发现子宫内膜的分泌期改变。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避孕药后闭经综合征虽可和卵巢早衰、高催乳素血症等同时出现,但在诊断时仍应将其鉴别开来。
    1.卵巢早衰 患者阴道呈绝经后改变:阴道黏膜变薄苍白、皱襞减少,出现点状出血,pH升高至7以上;外阴、子宫和乳房等萎缩或呈萎缩倾向;阴道细胞学MI以底层细胞为主;血清雌孕激素水平极低,FSH>40IU/L。
    2.高催乳素血症 血催乳素水平>25ng/ml或>880mIU/L,CT或MRI检查30%左右的患者可发现垂体腺瘤或空泡蝶鞍等改变。
    3.多腺体自身免疫综合征(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 患者可出现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等多个内分泌器宫的损害而发生功能低下,闭经或月经稀少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但进行ACTH、TSH、T3、T4和皮质醇测定多可明确诊断,血中还可发现抗磷脂抗体、抗甲状腺抗体、抗卵巢及抗卵巢组分抗体。
    4.抑郁症和焦虑症 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可出现恶心、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曾经被诊断为该疾病者常有使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史,此类药物均可引起血催乳素升高和溢乳,高催乳素血症可引起月经稀少甚至闭经,但患者常可询问出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使用史,且常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其他症状,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停用这类药物,患者的血催乳素可恢复正常,溢乳消失,月经恢复正常。
  • +治疗
    治疗:
    该征治疗主要目的在于恢复下丘脑-垂体的敏感性,恢复排卵和正常的月经周期。
    1.雌孕激素周期治疗 连续应用20~22天的雌激素制剂,最后7~10天加服孕激素制剂,连用3个疗程。
    2.小剂量雌激素周期治疗 小剂量的雌激素通过正反馈作用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恢复正常。常用乙炔雌二醇,自撤药性出血或月经周期的第3~5天开始,每日5~10μg,连续应用10天,坚持应用3个月经周期。
    3.枸橼酸氯米芬(克罗米芬,clomifene) 该药在下丘脑水平和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过度抑制作用而促进下丘脑功能恢复正常,自月经周期或撤药性出血的第3~第5天开始,每日50~100mg,连续应用5天,以基础体温或B超监测有无排卵来调整下一周期用量。
    4.促性腺激素 该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卵巢,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进而促进卵巢甾体激素的分泌,以恢复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目前应用的药物有hMG、hpFSH、rFSH等,自撤药性出血或月经周期的第3~5天开始,每日应用1~2支(hMG每支含FSH、LH各75IU),5天后根据血雌二醇水平测定结果和B超监测的卵泡发育状况来调整剂量,当平均卵泡直径达18mm时,注射hCG 5000IU~10000IU。用药时,应注意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
    5.有溢乳或高催乳素血症者 常用药物有溴隐亭,每日1.25mg~2.5mg;甲磺酸培戈利特,每日0.025mg~0.125mg;诺果宁,每日0.075mg。
    6.生长激素 一部分避孕药后闭经综合征患者还可能与外源性雌孕激素对卵巢细胞内的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活性过度抑制有关,生长激素可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并刺激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的合成和活性,对该征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般每日2U~4U,连续应用。
  • +预后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